蓝氏记忆,四代人的坚守与传承。
钟楼,那里曾汇聚了泉州历史上的众多美食,人来人往的景象,熙熙攘攘的叫卖声,繁华了百年,时至今天,那里都持续着古城的辉煌。
出生于清光绪十三年(1887年),蓝氏钟楼肉粽的创始人蓝丹铛,自幼随厦门水督总都里的厨子学做粽子,后举家落户泉州,带着儿子蓝顺忠延续肉粽的技艺,在泉州做起了生意。
延传至第三代传承人蓝建生,他从小随父学做肉粽,1951年,年仅14岁的他便继承了父亲的生意,并摸索改进肉粽的配料,加入卤蛋和香菇,让肉粽更具有泉州风味,也慢慢建立起蓝氏肉粽的好口碑。
60年代初出生的第四代传承人蓝雄辉,亦和父辈们一样,从小开始学习制作肉粽,并随父亲在钟楼一带流动摆摊。“我随父亲学做粽子,至今已有30多年的制作经历,初学时父亲让我学浸米、洗米、洗粽叶,捡香菇等工作,在父亲的切身指导下,让我更加了解了整个肉粽的制作过程。”在传承父辈的技艺基础上,蓝雄辉在肉粽的口味、品种及制作技艺上做了创新,给粽子再加入莲子、干贝、虾仁、板栗等干货,成立了“蓝氏钟楼肉粽”。